患者回访外呼解决方案
本方案面向医院/诊所/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,提供“AI 智能外呼 + 人工外呼协同”的患者回访与管理能力,覆盖术后/出院随访、用药与复诊提醒、风险预警、满意度调查四大核心场景。支持通话实时转写(ASR)、语音合成(TTS)、意图识别与话术编排、AI 总结与结构化入库(自动填报问卷/病程记录/随访表),并与 EHR/HIS/CRM/工单系统集成,形成闭环。
适用对象:公立医院、民营医院、专科门诊、慢病管理中心、第三方随访团队、医保商保服务商等。
相关方案:
- 呼入智能接待:见《呼入智能接待解决方案》
- 售后服务工单:见《售后服务工单解决方案》
1. 目标与 KPI(医疗场景最佳实践)
- 主目标:提高随访覆盖率与完成率,降低人工成本与漏随访率,提升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。
- 次目标:及早发现高风险患者并转介干预,推进复诊与检验复查,沉淀结构化随访数据。
- 推荐 KPI:
- 覆盖率 = 已尝试外呼患者 / 应随访患者
- 接通率、同意率、问卷完成率、有效记录率(转写置信度≥阈值并通过质检)
- 预警发现率、转人工率、转诊/复诊完成率
- 平均通话时长、单次随访成本、坐席人效(人工场景)
- 患者满意度(CSAT/NPS)、投诉率、二次住院率(与基线对比)
2. 核心能力清单(AI 与人工全链路)
- 任务编排:批量/增量任务、名单分组、人群策略、拨打时段与频控、重拨策略。
- 多通道外呼:AI 机器人外呼(TTS 发音可选音色/语速),人 工外呼(预览拨号/自动拨号/软电话)。
- 通话 AI:
- ASR 实时转写(中英混说、方言增强可选),噪声抑制与说话人分离(患者/坐席/AI)。
- 对话管理:意图识别、槽位填充、剧本分支、情绪识别、打断与追问、合规话术。
- 实时决策:根据问答结果动态分支、触发告警或转人工。
- 问卷引擎:导入/配置随访问卷(量表/评分题/选择题/开答题),自动填报与置信度标注,待办复核。
- 结构化入库:自动生成 QuestionnaireResponse / Observation / Encounter Note(SOAP/SBAR),入库 EHR/HIS/CRM。
- 预警与升级:基于规则/评分的健康风险识别,触达医护 IM/短信/电话三方通话,SLA 管理。
- 质检看板:录音与文本质检(禁语/合规、话术完整度、满意度),A/B 剧本与话术优化。
- 合规安全:来电显号与录音提示、身份核验、同意采集、DNC 名单、审计追踪与数据最小化。
3. 典型业务流程(四大场景)
- 术后/出院随访(T+1/T+3/T+7/T+30)
- 触发:出院结算后进入随访计划,按诊疗路径自动排期。
- 外呼:优先 AI 外呼;接通后开场+身份核验+同意;按量表(疼痛、切口、饮食、排便、体温、用药依从性)逐题询问。
- 录入:ASR 转写→AI 抽取→结构化填报随访问卷;异常项即时提醒患者并触发医护待办。
- 完成:回执入库 EHR,向患者推送注意事项与复诊安排。
- 用药与复诊提醒
- 触发: 处方发药后、复诊日期前 3/1 天;慢病管理按依从性评分动态触达。
- 外呼:AI 外呼+短信/微信兜底;若患者提出问题,调用药品知识库解答,超出范围转人工。
- 结果:记录是否确认遵嘱,更新依从性指标;如需改期,写回预约系统。
- 风险预警(症状恶化/检验异常)
- 触发:院内算法/医嘱规则命中(如实验室值异常、疼痛评分≥7、伤口渗血)。
- 外呼:AI 进行快速核实与安全宣教;一键转人工/三方通话;必要时建议急救流程(120)。
- 结果:创建工单与护理干预记录,SLA 追踪直至关闭。
- 满意度调查(出院后 48–72 小时)
- 外呼:说明用途+匿名/保密承诺;项目化评分+开答建议。
- 录入:自动生成满意度表单、关键抱怨摘要与主题聚类,为科室改进提供证据。
流程示意图
4. 系统架构与模块
- 任务与名单管理:人群筛选(诊断、手术、科室、出院日期)、去重与 DNC、号码有效性校验。
- 外呼网关:SIP/运营商线路,主叫显号池与并发控制,失败码策略(空号/停机/关机/占线)。
- 语音 AI 层:ASR、TTS、对话管理(LLM+有限状态机)、情绪与静默检测、打断重问。
- 问卷/ 量表引擎:题库与版本控制(如 PHQ-9、GAD-7、VAS 疼痛等),分支逻辑与计分。
- 规则与预警:阈值、组合规则、时间窗;触发 IM/短信/电话转接与任务派发。
- 集成适配:
- EHR/HIS:患者基本信息、就诊信息、预约信息、医嘱、检验检查结果。
- CRM/工单:随访任务、满意度工单、投诉处理。
- 消息:企业微信/钉钉/飞书、短信、邮件。
- 坐席工作台(人工外呼):软电话、屏幕问卷、实时转写与 AI 小结、质检与复核。
- 安全与审计:加密、权限与最小可见、留痕水印、操作日志、数据保留策略。
5. 外呼策略与频控(避免骚扰,确保触达)
- 拨打时段:工作日 9:00–20:00,节假日谨慎;未成年人需与监护人沟通。
- 次数与间隔:每任务 3 次内,建议 0/24/72 小时;关机与占线按失败码延迟重试。
- 多通道兜底:未接通→短信/微信提醒+一键回拨;患者可自助改期/免打扰。
- 名单治理:黑白名单、投诉名单、DNC(拒绝来电)遵循;号码画像与接通概率排序。
- 质量保障:来电名片与录音提示;静默/回声监测;ASR 置信度低时重述或转人工。